1)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明和欧洲的差距_崇祯本科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朱由检要开的第二个会议,就是全国一盘棋了。

  这个事情好理解,那就是为了配合即将展开的大明经济发展,必须要找准一个点来寻求突破,依照找个突破口,全大明必须要统一行动。

  有人说,组建合作社,推动商品流通,不就是突破口吗

  朱由检认为这还不是,推动商品流通,加速消费,依旧是做铺垫的。因为推动商品和消费,还需要寻找准百姓的消费需求才行。而小农经济时代,普通百姓的消费需求在哪呢?同样的,要向外走出去,那么出口的需求又在哪呢?

  所以,第二次会议的级别就更高了,几乎就是一场内阁扩大会议。

  “陈子龙,新作物良种,都已经移交给农业部了吧?”朱由检首先问。

  “全部移交完成,只是里面有好多东西臣都没见过,也没听说过.“负责农业的陈子龙瞬间从身边翻出来一个大本子,上面画了满满一本插画。这些可都是这次从海外带回的稀奇玩意。

  册子的第一张很好辨认,就是辣椒。这东西在大明已经开始普及,而且在皇帝的推动下,已经进入了普通百姓的家里。特别是湖广和四川等地,流行很快。

  但是册子另外一些物种,的确让大明官员们陌生了。比如:卷心菜、南瓜、四季豆、西葫芦、番茄、花菜、洋葱、西芹、菠萝、草莓、番木瓜......当然还有苹果。

  除了朱由检,在座的官员还真没有一个人能认识全的。

  看到上面一串的名称,恐怕很多穿越者表示还是不要穿越到明以前的好,光是食材的种类,明以前都能让你吐槽。

  “额,这个问题,等明天朕给你一一细说。”朱由检头已经大了,这项工作还必须要他亲自点拨了。看起来很简单的事,可是离开他这个穿越者,还是容易走弯路的,这就是穿越者的作用。

  良种只是开胃菜,接下来才算正题。正题就是,大明的商品生产,到底应该先从哪个行业开始撕开一道口子。

  前面的章节说过,朱由检选择的第一个行业是造船业。大明再也不能只是把目光局限于内陆,而应该穿越大洋,放眼世界。那么造船业就必须追赶欧洲。

  这一时期欧洲的造船业有多发达,有很多资料都有披露。就拿荷兰来说,小小的荷兰光是游荡在各海洋的船只有达八千多艘。

  “梁九,朝廷官办的造船厂一年能造多少艘海船?”朱由检把目光对准了梁九,这个大明最具有权威的大匠掌管着所有的官办造船厂。

  “启禀圣上,我朝现在每年可营造大海船300艘,民间每年可造渔船500艘。”梁九说道这个成绩,很有些得意。而满屋子里的大臣听到之后,也都把欢喜挂在脸上。

  这个数据跟以前比,可以说提高了很多倍了。如果按照传统福船来计算,之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