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三十六章 郑家的兴和衰_崇祯本科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郑府这个冬天可谓荣耀王者,自从皇帝的敕封传来,府门前来拜访的宾客络绎不绝。

  大明,居然诞生了一个真正的王爷,这是多大的面子。而且还是一块化外飞地,正经的王侯,是郑家可以自己说了算的,比朱姓王爷们可实在多了。

  郑芝龙现在顶着南安伯的爵位已经在老家安享万年在,郑家大半的男人都进入了商场,但是真正做的出色的人才并不多,大多数也就是仗着家族的产业混一个安稳。

  郑成功的官位太高,有功高震主之嫌,郑家人不能有太多留在官场也是正常的,这一点每一个中国人其实都懂的。

  但是,自从对日贸易中断之后,郑家的生意就大不如前,最主要的贸易已经由倭国改为海峡两岸的往来。这样一来,几乎海峡之间的所有民间运输以及商贸,都被郑家垄断。其中当然包括移民。

  “大哥,外厅有好多官员乡绅想见您呢?”郑鸿奎来到后院,专门是来找郑芝龙的。

  “不去,这些人都是想来打听咱家什么时候重开对倭海运的,这事八字还没一撇呢。懒得见他们的。”郑芝龙睁开了眼皮,懒洋洋地说。

  “大哥,咱家这进账可大部如前了啊,有些后辈们已经开始埋怨,大伙都嫌月例银子不够用。”郑鸿奎说。

  “四弟,这个月为什么去台湾的人这么少啊?”听到说银子的事,郑芝龙这才把身子做了起来。

  “这可不能管我,现在是冬季,哪有那么多人朝台湾跑啊。”郑鸿奎回道。

  “这样下去可不行,台湾可是咱郑家的根基。要是森儿能像次郎一样敕封台湾,那咱郑家就......”郑芝龙话到嘴边,瞄了一下周围。

  而实际上,整个郑家其实都有这个心思,这几乎是路人皆知的事。但是郑芝龙也明白,郑成功不可能像田川次郎那样封北海道的。但是,哪怕封一个世镇台湾,也已经满足了。

  “怕是不好办。那姚启圣是油盐不进,就是不待见咱们郑家,他要不是皇上亲封的巡抚,我就......:郑鸿奎说着就要比划一下脖子。

  “糊涂。对待姚启圣不能硬来。你真以为咱们这个皇上是吃干饭的?他就是故意在台湾放一个和咱们对着干的角色。不是姚启圣,就是张启圣。要是万一把李家的人招来,我看到时候还怎么收场。”郑芝龙厉声呵斥。

  “不能吧!我看李家也没什么了不起的,那李年还在冰天雪地里熬呢,皇上也没见给他一个好位置?”郑鸿奎不屑地说。

  李家自然指得是李岩兄弟,当前朝堂,也只有李家是最得宠,别看李家明面上是两兄弟,可李家在军队系统可是竖立不少属下。可以不夸张地说,当初鲁中军两次改编出的年轻将领,现在最少占了大明军队的三分之一还多。这些课都是朱由检一手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