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百二十二章 大明凸显出的国力_崇祯本科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渤海湾里,晴朗的天气下白帆满满,海鸟竟相飞翔,欢呼雀跃的声音似一场音乐盛宴。自西方不停地有船驶来,迎头劈开海浪,一路漂向辽东湾。

  而自东向西,朝鲜国王李淏派出的大小船只一百艘正向西开来。相比较大明的船只,朝鲜的船显得又破又小,其中全是典型的硬帆帆船,而且船帆上的布丁很多。

  大明此次参与行动的船只也不都是战舰,大部分都是民用船只。其中一大半还是福建沿海的渔船以及原福建郑家水师淘汰下来的战船。

  但是就是这样的船,也远远强于朝鲜的船队。

  “朱爱卿,这一次朝鲜国派了多少船只过来帮忙?”朱由检看着已经有序地分成来去两队的船队问朱舜水。

  “启禀皇上,朝鲜国自亲后金的仁祖李倧薨后,由新即位的李淏执掌国事。李淏心向大明,此次更是派出所有水师来支援我军作战,可谓忠心王事。”朱舜水替李淏说好话,这也是他接任外交司之后办成的第一件外交大事,脸上有光。

  “李淏,朕好像记得他。此人不错,等战事了却,可准其从我水师舰船中选购一些自用。朕观他朝鲜的船也太破旧了一些,有损我宗主国的颜面。”

  对于李淏,贴吧里最常说的一个帖子就是他在位的时候,朝鲜国内心向大明的士大夫阶层还有很多人。

  当时朝鲜君臣认为,“我朝三百年来,服事大明,其情其义,固不暇言。而神宗皇帝(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再造之恩,自开辟以来,亦未闻于载籍者。宣祖大王所谓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实是真诚痛切语也”。

  李朝李淏则以光复大明天下为己任,倡议北伐。他对大臣说:“群臣皆欲予勿治兵,而予固不听者,天时人事,不知何日是好机会来时。故欲养精兵十万,爱恤如子,皆为敢死之卒,然后待其有衅,出其不意,直抵关外,则中原义士豪杰,岂无响应者!”。

  对大臣“万一蹉跎,有覆亡之祸,则奈何”的担心,他说:“以大志举大事,岂可保其万全也。大义则明,则覆亡何愧,益有光举于天下万世也。且天意有在,予以为似无覆亡之虞也”。

  在仁祖之后的历代朝鲜国王《实录》,只书干支纪年和国王在位纪年。至于私人着述,直到清末,仍有人书写崇祯年号,以至竟然有“崇祯后二百六十五年”的纪年。

  对于这样一个把崇祯记在心里的人,朱由检岂能亏待

  “臣代朝鲜谢过皇上隆恩。”朱舜水赶紧磕头,他没想到皇帝会如此大方,要知道海船造价都很贵,与其说是让朝鲜购买不如说是半买半送。

  “这一次总共调集了多少船只?”朱由检对于一下子见到这么多船还是有些意外,他印象中大明好像也没造多少船,主要还是郑家舰队那些家底而已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