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二十四章 教育大改革_崇祯本科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让各地商品来南京需要时间,可是把钱存银行就给利息,这个诱惑够大。

  之前朱由检给江北军队下过同样的命令,许多有钱人就打过让当兵的亲戚存钱的主意。现在好了,不用再求当兵的了,普通人也可以把钱借给银行了,就是利息比军人稍微还是少一点点。

  但是安全啊!毕竟是以自己名字存的。

  到了五月,朱聿键扛不住了,他直接找到了朱由检。

  “皇上,这样不行啊,这一个月就白白付给了几万块利息出去,咱们才赚了不到几千块利息。这样下去,我们银行一年要亏损几十万块银元。”

  “损失多少?”朱由检问。

  “每个月五万多块,每天都在增加。现在一个月就能涨一千万块,我快扛不住了。”朱聿键苦着脸。

  “太少了,也就是说你们现在的存款才有不到五千万块,实在是太少了。”朱由检都不好意思说,存款利息一年才百分之一多点。

  就这样,大明的土财主都快疯了。朱由检感到丢人,存款的人需要几十年才能涨一倍。这要是放在任何商品社会,不值一提,随便贩卖一点商品都不止这点利。

  “可是我们银行没有放贷对象啊,收不到贷款拿什么,付给储户利息?”

  “放心,再过段时间,到时候贷款的人会踏破你银行的铁门槛的。”

  虽然朱由检说的言之凿凿,可是朱聿键却有些不信。在中国的儒家传统观念中,存钱过日子,那是美得,贷款那是败家子。

  “那皇上说的过段时间,是要过多久?”

  “等你银行的存款达到五万万块的时候……”

  “那时候我肯定被利息逼得跳江了。”

  “哈哈哈…到时候你可得发愁存款的人太少了。”

  五个亿才哪跟哪啊,跟后世对比,九牛一毛啊!

  但是一种观念深入人心之后想要改变是很难的,有时候就需要引导,需要官方的推动和宣传。,这就是舆论舆情的力量。有些事情官方做起来更可信,尤其是现在的大明,携大胜之威的大明,人心更容易向强者靠拢。

  ……

  钱有了,路怎么地都还是要修的,大明皇帝吹出去的牛不能不多少兑现一点,否则岂不是笑话。

  第一条由朝廷正式规划中的官道,是从南京到松江府的,沿途经过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昆山到松江。

  可是要修这么长的一条路,大明没有技术储备,准确地说是没有用新材料架桥修路的技术。

  建筑工程技术是一门大学问,它不是随便招了一批退伍军人就能搞定的,要不然还要那么多的建筑学院干嘛。

  别看现在已经修成了一条所谓的太平府到南京的官道,其实那不过是在平整的路面上浇筑了一层混凝土而已,朱由检估计这条路最多能用二十年。

  可能有人说了,二十年不错了,后世很多路十年就坏了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