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六十八章 江淮大决战之五_崇祯本科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两座重要城池陷落的消息同时送到淮安和南京,低『迷』失落的情绪笼罩着整个江南。南京城内有谣传,说大明的防线已经被击破,江北怕是守不住了。

  马士英的死,只有扬州的史可法默默地悼念,整个江南的官场几乎无一人为他说句好话。似乎大家只关心战事,仿佛这个人不存在一般。

  “皇上,要不要公祭马阁老和钱氏四兄弟?”李岩憋了半天,终于把心里话讲了出来。

  “仗还没打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集中精力应对战事。”朱由检其实很想公祭一下马士英的。江北的稳定不光只是军事上的整编,更是马士英在江边一年多的行政功劳。

  在这一点上,马士英比史可法起的作用要大。或许这个人真的有一些缺点,但是他的功劳远大于缺点。

  但是现在的确不适合公祭马士英,从江南文官集团的反应来看,这个时候宣扬马士英只能造成一场口水战,除了内耗之外毫无意义。

  对于朱由检来说,淮泗这场仗不仅仅是对金兵的防御大战,也是南京内部的最后一次站队。是对整个南方官场的试金石,只有在危难时刻才能明辨忠『奸』。

  “海州陷落,东线防御洞开,金兵有两个选择:一是直接南下;二是豪格大军西进帮助多铎夺取徐州。臣以为豪格西进的可能『性』更大。”

  李岩没有继续纠结马士英的事,他是老好人,但是他该说的话也帮忙说了,至于具体怎么做,他不可能替朱由检越俎代庖。

  “这不像金兵一贯的作战风格。多尔衮这个人一向喜欢冒险,当初入关就是一场豪赌。豪格直接南下进攻淮安岂不是更好?”朱由检根据历史上金兵作风来判断,觉得豪格会继续南下。

  “豪格的主力是骑兵,并不擅长攻城。钱氏兄弟最后发回来的奏报已经说明了,攻打海州的是山东地方势力,海州一战已经耗干了那些人的战力。

  接下来豪格会继续保存实力,为最后决战留着实力。多尔衮虽然派出的是三路大军,但是其中却暗留后手,用兵非常老练。

  他是以东线大军压迫我们把江北的主力调集东线,然后派步兵大范围从西线和徐州攻城,『逼』迫我们派援军救援西线。

  但是他真正的杀招其实是豪格和多铎这边,尼勘只是佯动的棋子。徐州如果能拖住,此战尚有赢面,如果徐州失守,整个江北就很快丢掉。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刘良佐的骑兵还在宿迁,这支军队会让豪格睡不着觉。只要骑兵躲在城池里不主动决战,金兵就不会南下。”

  朱由检听完之后长舒一口气,他到这个时候才理解这步棋的含义。

  派阎应元守徐州不是朱由检有多聪明,也不是依靠历史事件。而是后世有人反复讨论过的战略布局。

  朱由检没有本事布这样的战略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