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西孩儿兵_崇祯本科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张可望跟张献忠的做事风格有些相似,不同的是张可望更有文化,更有心机。

  张献忠当年只是一个捕快,见到的市面层次比较低,而张可望随着张献忠降叛几回,有条件接受教育。

  张献忠这厮不同于李自成,李自成有一股子韧劲,坚持不服输,一生从没投降过。哪怕高迎祥死了,他只剩下十八骑,也宁死不降。

  张献忠打不赢就投降,满血复活了就又反叛。此人其实就是一个怕死的贼娃子。要说真正的反贼,“反”是指李自成,“贼”指的是张献忠。

  贼有个特点:贼不走空。

  白天一仗,张可望吃了点亏心里就特别不爽,他立刻就琢磨着怎么也捞回来一点。

  钓鱼城是啃不动的,那就拿合川开刀。何况本来就应该先打合川城的。加上他的兵马陆陆续续已经到齐,这个时候正式攻击合川的条件就已经成熟了。

  驻守合川的第九军军长刘体纯,那也是熟知对手战术战法的人,大家以前还在一个锅里搅过马勺,那点底细还能不清楚

  刘体纯知道张可望的大西军,但是张可望不了解第九军的底细啊。尤其是在黑旗军骨干的基础上建立的川军团,大西军连碰都没碰过。

  张可望有点飘了,他以为还是之前在重庆的那只地主武装呢。张可望决定晚上来一个狠的,把他手下的孩儿军压上去。

  所谓孩儿军,其首创者应该算是朱元璋。当年朱元璋在南京“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拜把子称兄弟,兄弟招揽了一大批义子,再有义子认义子,形成了一个以义父义子为纽带关系的嫡系军队,最终打下了大明江山。其中着名的义子就是朱元璋的义子沐英。

  张献忠有样学样,他在流动作战途中就特别注重收义子,老大就是张可望,其余的总共收了好几十个。当然,能当张献忠义子的,肯定都是聪明伶俐的,至于那些没被挑选上的,自然也就成了孩儿军。

  孩儿军一直到后世的非洲也屡见不鲜,这些娃儿都是被洗脑成功的,除了像张可望,张定国这种聪明的,剩下的大多都只知道替张献忠卖命,不懂其他。说白了,就是一具具不怕死的杀人机器。

  张献忠打仗,缴获的战利品里面最终三样东西:财宝、骡马、男娃子。财宝就不用说了,老张打仗几十年,为的就是发财升官,甚至到现在大西政权都是按天发饷银,都没有税收制度。

  至于骡马,很多资料说张献忠靠的是骑兵流动作战成功的。翻开张献忠的足迹会发现他的作战区域根本就不产马,哪有骑兵能维持

  天天在湖广、秦岭、川东的大山里转悠,要骑兵干什么?大西军要的是骡马,驮东西用的。

  至于男娃子,那是张献忠自己觉得深谋远虑的基础,如果李自成靠的是老营边军,他就是靠孩儿军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