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零三章 惯性思维混官场_崇祯本科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因为朱由检南渡,原本云南的沙普之『乱』也就没有爆发,但是云南的局势也没想象中的那么乐观。

  吕大器到得孔明,帮助沐天波稳定了云南,也算是间接的帮了大明朝一个大忙。朱由检从南渡之后就一直没有太理会南面几个省的事情,全仰仗南渡的结果。

  有明粉说朱由检就不应该南渡,某以为这个想法只是基于那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而实际上南明之所以一直内斗不断,就是因为天子死在京城,国本不正而导致的。

  如果说朱由检是因为害怕江浙的东林党就不应该南渡,那南渡带来的好处显然是大于不南渡的。南渡之后,除了江浙之外,其他几个省就能形成统一战线,内部也稳固的多。

  稳定的内部局势,才是抵抗外族侵略的精神长城。

  当吕大器、沐天波带领着三万滇军经过一个月的长途跋涉进入贵阳的时候,遵义城里的王应熊彻底慌了神。

  王应熊在遵义开府,本就没有得到朝廷的同意。他只是一个罢了官的原礼部尚书,有什么资格独自开府选置僚属呢?这个人显然就是想搞事。

  永历朝为何一直不断的内讧,总共有三次大得内杠,第一次就是王应熊以及他的心腹王祥不断地排除异己,不断的争权夺利;第二次是孙可望野心膨胀,反复无常;第三次是永历的老丈人狗仗人势想控制权力。

  都说南明是自己内耗掉的,党争导致的内讧起带头作用的,就是这个东林党王应熊。从某种意义上说,东林怂恿崇祯把阉党斗败了之后,东林内部就自己和自己为了权力斗了起来。

  而王应熊就是把斗得最狠的周延儒和温体仁的“手艺”代入到了南明永历小朝廷中。

  王应熊以为朱由检会困在江淮无暇顾及到大西南,但是他却没有想到朱由检居然把南京的朝局稳定住了两年,这完全超出了他之前对崇祯皇帝的认知。

  紧接着,朱由检在石柱地区的政策几乎完全让他看不懂了。虽然摊丁入亩和改土归流并非朱由检的原创,但是王应熊以为这两条会像万历朝一样最终会行不通。

  但是最终的结果让王应熊感到吃惊,在军事手段的重压之下,川东湘西的改土归流居然能顺利经行。

  随之而来的官绅一体纳粮收到的反弹压力也并没有想象中的大。究其原因,就是这些地方在读书人看来是非汉化之地,大多数读书人甚至乐于看到这些地方被折腾。

  当这些地方的基层官员在慢慢地换了一个遍之后,还是没有多少人来深入地想这个事情会对其他地方产生什么影响。

  王应熊在遵义开府,其中许多蜀中的大地主乡绅都随着他流亡到了遵义,或者说他们全都眼巴巴地指望王应熊是他们的救星。

  正当王应熊为应付滇军进攻贵阳的事情想办法的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