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九十四章 头绪初现_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清源给看透了。

  什么天色已晚,什么待客之道,不就是想多品鉴湛卢和扶摇吗?

  杨清源和柳望舒也没有拆穿,欧冶帮了他们一个大忙,借剑也是再合理不过的事情,这种小忙能不帮吗?

  于是两人便暂时在欧冶的剑炉之中安顿下来。

  在借到湛卢和扶摇之后,欧冶就让自己的弟子欧钊招呼杨清源和柳望舒,再也没有出现在杨清源和柳望舒的视野之中。

  傍晚时分,欧钊提着四个瓦罐来到了剑炉之中。

  “杨老弟,柳姑娘吃晚饭了!”

  杨清源接过了欧钊手中的瓦罐,“欧钊兄弟吃了吗?”

  欧钊憨厚一笑,“我老嬷已经在就家里做好饭了!这是大祭司让我送来的!?”

  杨清源玩味一笑,“那欧老的那份?!”

  “师父的那份我已经给他送过去了!”

  果然他们两个只是运气好,蹭了一顿晚饭,主角还是老铁匠。

  杨清源掀开瓦罐的盖子,一股奇特的香味扑鼻而来。

  “杨老弟,这是大祭司炖的鱼羊鲜,用的是我们古越族自己养的走地羊,还有养在稻田之中的鲫鱼。”

  “稻田里也能养鱼?!”

  一旁的柳望舒面容之上露出了好奇之色,在女子之中她也算是见识渊博,但也仅限于诗书经史,你让她到了田间,照样五谷不分。

  “这是自然,这种稻田养鱼之法,早在后汉末年就有记载。”

  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不可小觑的,“望舒,在《魏武四时公制》有所叙及:郫县子鱼,黄鳞赤尾,出稻田,可以为酱。子鱼即小鱼,黄鳞赤尾应该指的是鲤鱼。这就是说在稻田里养殖鲤鱼。”

  难得遇到可以卖弄学问的机会,杨清源可是不愿轻易放过的。

  “及前唐,岭南司马刘恂的《岭表录异》中也记载:‘新泷等州,山田栋荒,平处以锄锹,开为町疃,伺春雨,丘中贮水,即先买鲩鱼子散水田中一二年后,鱼儿长成,食草根并尽,即为熟田,又吸鱼利。乃种稻田,且灭稗草,乃齐民之上术也。’这又是稻田养鱼的另一种形式,利用草鱼来吞食荒田的杂草进行开荒。”

  一旁的欧钊也是一脸错愕,原本以为杨清源是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生,没想到对于这齐民之术,竟然也有如此研究。

  “杨老弟说得没错,咱们这些人都是靠天吃饭的,咱们越州的土地不多,自古便有七山二水一分田,那就只能想办法让这稻谷产得多些!收成更好些!”

  稻田养殖既可以在省工、省力、省饵料的条件下收获相当数量的水产品,又可以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促使稻谷增收一成以上。

  利用稻田水面养鱼,既可获得鱼产品,又可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排泄幾肥,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对于没有人工肥料的年代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