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零四章 爆炸_绝对杀戮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得少,是因为正在办离职手续,士兵准备全职写书了。

  虽然知道风险大,教书是铁饭碗,同时士兵的老书被封新书情况还不明朗,在这情况下选择辞职不明智,但这是个磨人的工作,心累,不如专心做自己喜欢的事,不管结果如何。

  之所以现在才说,是因为这是士兵自己的决定,并不是说辞职了就要兄弟们干嘛干嘛的。不存在,兄弟们该支持就支持,不喜欢也不勉强。

  也许还得上两周的课,全职后会有更多时间更新的。

  ps:能多给几张推荐票吗?

  与“蜂鸟”相关的训练很快就展开了。

  不过训练并不难,原因是“蜂鸟”的功能之一就是增强部队的协同能力的。

  协同作战通常是科学技术水平越落后就越难协同。

  比如最早通讯兵、旗语、信号弹等,其它部队很难准确收到并解读信号并与友军协同作战。

  电话出现时就好些,但电话线一旦被炸断就无法联系,于是才有一个个奋不顾身的战场接线员。

  电报可以有效的在大部队之间协同,但无法普及到小部队,于是就有营级以下的部队放出去打就叫都叫不回来的情况。

  直到在营、连甚至每个士兵都装备了微型步话机这问题才得到很大程度的解决,但还是存在信号干扰以及位置不明等不利因素……即便是每个士兵都装备微型步话机能互相通话联系,但仅靠通话很难确知友军的位置更别说敌人的位置了。

  “蜂鸟”系统很完美的解决了这些问题。

  它将自己侦察到每个目标的位置适时发给每个士兵,士兵则通过戴在眼睛里的“虚拟接收器”接收,于是任何时刻,他们都知道自己在哪、友军在哪、敌人在哪。

  而敌人却什么都不知道,只能任由佣兵们变换着阵形和位置不断的攻击其软肋。

  可以说,有了“蜂鸟”,即便是一支普通部队只要稍加训练,就可以达到比特种部队更紧密的、更灵活的协同。

  当然,仅有一架“蜂鸟”是远远不够的,万一它在战斗中损坏或是故障,那就意味着部队失去了协同的支柱,这会让部队无所适从……这也是科技带来的一个缺陷,过度依赖科技会使他们很难适应之前的常规战斗。

  这一点似乎不用担心,因为“狩猎”正以每天两架的速度生产……最困难、最耗时的往往是第一架,之后就是依葫芦画瓢,在有机床的情况下生产就是体力劳动了。

  秦天认为它至少要生产100架。

  其中五十架用于常规训练、巡逻,比如基地阿尔特朗,还有“狩猎”。

  另五十架则用于作战和备用。

  它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解决了侦察问题……

  侦察对于佣兵来说永远是个大问题。

  如果是其它部队,在兵力充足的情况下,就可以像撒豆子一样四处派出侦察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