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90章 智能汽车,终极形态_1991从芯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势上不弱于苏远山。

  “嗯,你说。”

  “我们希望能够保持天驹技术上的独立性。毕竟,我们是一家拥有八年历史的车企。在八年中,我们积累了不少经验,还获得了十余项国家专利——我相信,远芯也正是看到这一点,才会选择与我们合作。”

  顿了顿,李君右继续道:“当然,既然是全资收购,我们肯定会接受远芯的监督和领导,这毋庸置疑。”

  苏远山便咳了一声,对这位倒是有点刮目相看起来。

  李君右的这条件,摆明就是说,远芯虽然财大气粗,又是高科技企业,但在造车这一行,确实十足的外行。

  那么,就不要外行领导内行了。

  “此外,我们觉得……3000万的收购价……有点低了。”

  苏远山笑眯眯地点头:“还有吗?”

  李君右便和孙晓川眼神交流了一下,然后摇头。

  “那我来说吧,先说收购价的事。”苏远山端起茶杯,吹了一下茶沫后抿了一口,这才笑道:“首先,我想问一下李总,孙工,你们是想造车呢,还是想赚钱?”

  李君右闻言一怔,随即笑道:“山总这话说得,当然是想造车了——您看,偌大一个省城,就只有我们一家车厂。要是我们不造,那就没人造了。”

  苏远山摇摇头:“车厂又不是肉联厂,没必要每个城市必须一个。灯塔国那么大,你能数出几家造汽车的?”

  他这话就让李君右没办法回答了。

  确实,企业越大,越是正规军,市场竞争力也就越大。

  放在十年前,类似于天驹这样作坊式的车厂还能依靠低价车、仿造车存活。如今随着市场越来越规范,用户对品牌、对配置也越来越挑剔,一味地走超低配置、超低价格路线,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了。

  到了最后,国内市场也会如发达国家一样,形成几个巨头垄断的局面。

  “如果李总的梦想是造车,那么这三千万已经足够了。它足以让红牌楼那几家收回投资,也让李总能安心无忧地再踏征程。”

  “其次,远芯后续对天驹的投入,可不止三千万,甚至不止三亿三十亿——我说句实话李总别介意,远芯一座稍具规模晶圆厂落地,保守投资都是十亿美元起步。”

  李君右顿时便有点无语,但片刻后,他还是笑道:“是的,都说晶圆厂就是印钞厂,投资当然不是汽车这种行业能比的。”

  “但两个行业,又是有联系的。”苏远山意味深长地一笑:“李总,你不会真的认为,远芯收购天驹,就是为了让天驹按部就班地改进生产线,扩大产能,最后争夺市场这样走吧?”

  这时,孙晓川终于忍不住问道:“那……远芯是?”

  “智能汽车,或者说汽车智能化。是就目前的科技状况下,可预见、可实现的终极形态。”

  “所以,刚才李总所说的,不干涉技术业务……”苏远山呵呵一笑:“那远芯老老实实建晶圆厂,卖手机就行了。我凭什么要入场汽车?”

  李君右和孙晓川两人再次对视,两人眼中都充满了震惊。

  只不过,李君右的眼中,则多了一份灼热的光芒。

  苏远山将这份灼热尽收眼底。

  ——这位总工,据说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只不过胳膊拗不过大腿,这才搞出了楼下停着的那辆四不像出来。

  李君右深深地吸了口气:“问一下山总,能说具体一点关于智能汽车吗?”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