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九十八章 中型战术运输机需求数量庞大_航空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豹脉动式生产线那样。”

  林明栋笑道:“我可没说这话,你们自己规划好吧,总之这个蛋糕是很大的,而且目前看来没有别人跟你们抢,不过也不好说哦,万一希飞也要搞,你们可就有竞争对手了!”王强连忙道:“林总,那可不行啊!希飞恐怕都忙不过来,他们的型号太多了,而我们就只有中运,集团领导可不能偏心啊!”

  的确要是有数百架的中型运输机生产量,那么脉动式生产线是必须的,而且不止要建一条。

  事实上在林鹏前世的时候,闪飞集团也的确在蓉飞和希飞之后,成为国内第三家采用飞机脉动式生产线的飞机制造厂。

  闪飞的运九脉动式生产线,从二零一一年开始建设,到二零一六年就完成了验收,从二零一七年开始,就开始使用脉动式生产线来生产运九了。

  一条脉动式生产线,一年下来可以生产三十到四十架运九,这个速度也相当快了。

  当然跟m国的脉动式生产线肯定还是没法比,m国最厉害的还是f35战斗机的脉动式生产线,在洛马公司的脉动式生产线上,平均一天就可以生产一架f35战斗机,也就是年产三百多架。

  毕竟f35战斗机的订单数量可是多达数千架,如果速度不快一点,又怎么能够按期交付呢?

  要知道越交付得快,那么钱就赚得越快。

  当然现在代化的飞机制造,由于相当复杂,比起二战时期m国的飞机制造还是要慢了很多。

  要知道m国在二战期间生产了多少架飞机呢?三十万架。在产量最高的一个月,m国生产了九千架飞机。

  当然那时候的飞机都非常的简单,没有什么电子设备,用的材料也是最普通的,而那时候m国航空工业的工人也多,甚至生产线上的装配工人,都大量的用妇女。

  比如福特公司在密歇根州底特律附近的柳树峦工厂是m国战时飞机生产最大和最成功的案例。这家工厂采用生产汽车的流水线作业方式,制造了二战时期全部一万八千架b24轰炸机的一半数量。产量最高的一个月,达到了三百六十五架!

  这个速度是f35战斗机脉动式生产线速度的十二倍了。

  当然了,f35战斗机的复杂程度和精密程度,远远不是几十年前的b24轰炸机可以相提并论的。

  观礼的人们一边热议着,一边翘首以盼,大约过了四十多分钟,首飞的运九终于飞回来了,听到一阵螺旋桨搅动空气发出来的巨大声音,所有人都把目光转向了声音传来的方向。

  一架黄色的四发运输机身影终于出现了,人们也激动起来。

  将近一个小时的首飞,终于要完成了,不过降落的时候,风险也是相当大的,甚至比起飞的时候还大。

  此时机组与地面指挥中心,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地面指挥中心的引导下,这架运九飞机,平稳地进入了降落的轨迹。

  在下滑的过程中,保持正确的姿态就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机组必须要和地面指挥保持密切沟通,因为他们无法直观地判断自己所驾驶的飞机姿态是不是完全符合降落要求,这需要地面的观测设备和肉眼观察来辅助。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