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一章 有功赏有过罚_红楼,我成了宁府玄孙贾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谢陛下隆恩。”

  贾蔷也没有太感谢,杀了这么多倭寇呢,一个百户而已,是自己应得的。

  “别忙着谢恩。有功赏有过罚。青原县县令上来了一本折子,是参你的。说你目无法纪,阻碍国策。有此事。”

  把贾蔷吓了一跳,这个县令胆子太大了点,敢告御状。

  自己都没整他,他倒对付起自己来。

  “臣惶恐,不解其意。”

  贾蔷不认账。

  “改农地,为桑地,乃国策。你可知道,农田改成为桑田之后不会加税,一亩桑田的收成比一亩农田至少会高出五成。这些桑田如果都归朝廷管,从种桑养蚕到织成绸缎又能省去很多卖丝的环节,这其中的好处你可明白。”

  国库亏空,这个法子也是户部的一些大臣共同商讨出来的结果,皇帝也拍板了的。

  只要能多生产个几十万匹丝绸来,国库的一些亏空就能补上了。

  去年的收成是真的不行,连降大雨,涝灾,水患,只能企盼着今年会好一些。

  皇帝看来挺看重贾蔷的,竟然同他说了这么多话。

  也难怪县令敢告御状,这个改农田为桑田竟然是皇帝自己赞成的。

  也由不得皇帝不赞成,病急乱投医,国库没钱了,自然要想法子。

  万一哪儿又需要赈灾的,哪里又需要平叛乱的,没钱可做不到。

  到时候朝廷就会出大乱子。

  “陛下,臣不敢妄议朝政。但是东南方向刚有倭寇入侵,正是人心惶惶的时候。农民不种地,人心就更不稳了。怕是会出大乱子。并且不种地就没有粮食,没有粮食就会卖地,到时候那些富商巨贾们就会想法设法的买百姓的土地。土地兼并之风一起,又会出乱子。”

  国库空虚的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百姓没有地。

  那些地都在豪族手里。

  纳税的是百姓,豪族又不用纳税。

  土地一兼并,朝廷能收到的税收就更少了。

  百姓们没地种,没饭吃,那可能就只有造反这一条路。

  到时候南边几十万的反民看朝廷怎么镇压的过来。

  皇帝在沉思了下,开口说道:“怎么会缺粮,不是在外省调了粮食,给那些种植的送去。再说全省只有十分之一二的地改成了桑田,怎么就会断粮了。”

  贾蔷也没害怕,反正自己穿越来这一次本就想着要高调点的:“假设有五十万石的粮食,到了省里,还能有二十五万石就算好的。到了州府,再扣一半。到了县又得扣下一半。层层克扣下来,实际能有多少到老百姓手上很难说。并且桑苗至少要长到秋后才有些嫩叶,一茬养初秋蚕,一茬养晚秋蚕。产的那点丝怕是也换不回全年的口粮。”

  贾蔷的这些话一说,大大的打压了皇帝的积极性。

  有些兴致缺缺。

  可是给江南织造局下了死命令的,举南方两个省的力量,年底要各交出五十万匹丝绸来。

  即便是贾蔷说的再有道理,这条国策不会变动的。

  出了这个法子,要想再想出能赚很多钱的法子来千难万难。

  朝廷的钱粮,各地方层层克扣,这是亘古不变的。

  皇帝也清楚,但是像贾蔷说的,一下扣一半就有点多了。让皇帝不是很开心。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