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5章发动机?(求订阅)_从学霸开始打造黑科技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于下一所前往学习的院校,他还没有考虑清楚。

  反正到时候服从组织的安排就好了。

  此次的上京航天航空学习之旅也让他尝到了甜头。

  无论是对于眼界的开阔,还是知识体量的增加,都是无比巨大的收获。

  在蓉城举行了一个庆功宴之后,楚皓他们也启程回到了上京。

  这段时间他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那就是阻碍华夏飞行器方面研究的一个大难题。

  而这个大难题其实就是航天航空发动机。

  航天发动机和航空发动机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其实区别相当的大。

  这两种发动机虽然只是差了一个字,但是它门的制造难度以及使用效率明显不在一个层次上。

  航空发动机可以循环使用,但是航天发动机几乎就是一次性使用产品。

  而且,航空发动机对于安全性、可靠性以及使用寿命和经济性的要求都非常高。

  航天发动机在航空发动机面前只能算是小弟。

  目前华夏在航天发动机上已经有了最新进展,相信很快在军用航天发动机方面已经不再只需要依赖进口产品。

  但是把目光放在民用航空发动机上,这就很尴尬了。

  因为华夏在民用航天飞机上除了零部件之外,发动机产品也还正处于依赖进口的状态。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国很难造出国产的民航飞机的原因。

  发动机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们要明白,工业材料并不是首要解决的难题,而是要提高科学家的设计能力。

  相信有很多人曾经听说过“华夏航空发动机所取得成就小,主要是因为华夏市场上所提供的工业材料不行”。

  其实这种说法完全是错误的。

  如果华夏科学家连航空发动机的图纸都画不出来的话。

  那他们又怎么知道哪些工业材料对于航天发动机和航空发动机的研发更有优势呢?

  其实在发动机使用之后,所采用的零部件都将处于共振的情况,工作时间一长都有可能会被损害。

  于是除了有研发人员之外,必然还会配有检查和维修人员。

  他们就是去看看这些零部件哪里出了问题,哪些需要更换。

  所以发动机上的零部件永远都不是最让人头疼的问题,大不了可以进口,大不了可以加强研制能力。

  但是最终都逃脱不了零部件会被震坏的结局。

  虽然说好的零部件可以延长发动机的使用时间,但结局依然是固定的,毕竟没有用不坏的零部件。

  而研发技术和设计能力就不一样了,这是软件的问题。

  只有科学家将零部件合理的使用,设计成了一个让零部件不处于共振的环境下工作。

  那么就可以更好地避免零部件被损坏的结局。

  如果华夏想要打破强国对发动机技术垄断的现象。

  第一步就要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才能够去谈后面的事情。

  但是

  请收藏:https://m.bu22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